找到相关内容38篇,用时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九讲

    及表无表色,定果色等,惟是意识所缘相分,名法处所摄色。   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这五种尘在灭去之后所落下的影子,加上表色、无表色、定果色等,这些都只是意识所缘的相分,叫做“法处所摄色&...“无表色”是指受戒时依靠传戒师的引导,在得戒时现起的戒体。“定果色”是指圣者菩萨在禅定中有大威力,能变出地、水、火、风等的色法。这些都是意识所缘的相分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3229325745.html
  • 虚云禅师楞严经开示

    楞严经云:“是四空天,身心尽灭,定性现前,无业果色,从此逮终,名无色界!”三界轮回淫为本,六道往返爱为基,可见有淫就有生死,断淫就断生死了,三界六道,身量寿命,长短不同。非非想处天...

    虚云禅师

    楞严经|虚云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219003212.html
  • 宇宙器界概况

    饮食之欲,亦无业果所生身、器诸形色(只有定果色),故名无色界。须知,前二界有形器,无色界无形器,无形器者即如虚空,遍于前二界中,统为娑婆三界。此之三界,即为六道凡夫所居,生死流转,秽恶充满,故法华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3153954.html
  • 境相章

    故有碍用。七相一 分,从质 (第八见分) 种生,有似常一用。五识与俱意所变 色等,各依大种及造种生, (造种为因缘,大种增上。) 亦 有碍用。第六定果色,随何系定即由何系大种所造,复有碍 用。以上因缘...相 (除五俱意及定心所变) 第六定心相 (定果色) 五俱意相 (色声香味触) 前五相 (色声香味触)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分别变 319页   惟相见种,或同或别,故诸相分有因缘变,有分别变,不倚一端。...

    熊十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5170835.html
  • 虚云禅师戒淫法语

    ;涅槃云:“无色界色,非声闻缘觉所知。”楞严经云:“是四空天,身心灭尽,定性现前,无业果色,从此逮终,名无色界。”三界轮回淫为本,六道往返爱为基。可见有...

    虚云禅师

    戒淫|虚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0823401307.html
  • 略释出离心

    苦故无我我所。五蕴既是空,人身理所当然就是空。如色法,是由五根五境和无表色所构成的,是因缘所生的果色。龙树菩萨说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。”故色法是空。五蕴空无自性,《阿含经》说:“观色如聚沫,观受...

    释法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5642458.html
  • 虚云和尚戒淫法语

    交,未尽形累,自此已还,名为色界,但无粗色,非无细色。”涅槃云:“无色界色,非声闻缘觉所知。”楞严经云:“是四空天,身心灭尽,定性现前,无业果色,从此逮终,名无色界。”三界轮回淫为本,六道往返爱为基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17656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82)

    聚合了因色、果色、显色、形色等无数微尘。受、想、行、识四蕴,也是众多法的聚集体。可见,所谓的“人”,完全是由诸法拼凑而成,根本找不出实有的本体。在这一串因缘中,应该嗔恨谁,大家应该详细分析,不能...

    无著菩萨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048059904.html
  • 《宗镜录》与唯识三境

    真心、真色进行了解释,它们都是所缘,都是相分。这种相分是带质的,不是虚无。   《宗镜录》卷六十八又进一步解释说:“性境者,性是实义,即实根尘四大,及实定果色等相分境。”此中进一步指出:性境包括眼、耳、...

    韩廷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541496.html
  •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

    黑白,如触冷暖。得境自性,非共差别,不可言寻,故曰性境。此又分二:(一)真性境。即前五识,及同时意识未起分别,所缘色声等六尘,亲得其自相者,兼五八识所缘及定果色等。(二)似性境。若五净色根无表色等,但...

    交芦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647991.html